橡胶模压制品的两种质量问题分析

2014-02-28 1009

1 缺胶

表现为表面(全部或局部)疏松、麻面或有空洞,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方法:

1 加料量不足 为保证每穴制品不缺胶,应准确确定用料量,加足料量并反映在工艺文件内;

2 压力不足,胶量不能充满模腔,应适当增加压力。 

3 胶料流动性太差 。在制品性能允许的情况下,可调整胶料配方,增加可塑性。工艺上适当增加压力或者在模具表面涂洒一层硬脂酸锌、硅油一类的润滑剂。 

4 模具温度过高,胶料部分焦烧,流动性降低。应适当降低装料时的模具温度,但不应过多,否则模温在规定时间内升不到硫化温度而使整模胶料报废。硅橡胶可在较低温度下装料。 

5 胶料的焦烧时间太短 应改进配方,提高胶料的耐焦烧性能。

6 装料 合模速度太慢,引起焦烧,应提高操作技术。

7 坯料安放位置不当,使得胶料不易充满模腔。 

8 模具结构不合理,也会使胶料不易充满模腔如:对于狭长制品,应便于制品长度方向与加压方向垂直。 

9)加压太快,胶料在未充满模腔之前就被挤出模外,使飞边增厚而制品缺料,应 减慢加压速度,是胶料在压力下缓缓流入模腔。

 

2.对合线开裂

表现为啓模后在模具对合处制品开裂,有时飞边内缩现象(俗称抽边),产生原因 及防止方法:

1)压力不足或压力波动  使硫化过程中胶料模腔内部压力大于硫化压力。而使模具稍稍涨开,引起制品开裂,应检查压力或者检查压力波动原因。

2)硫化压力过大  胶料被严重压缩,启模时,压力急剧下降,硫化胶体积增大,制品其它部分受模具限制无法膨胀,而模具对合模线处则可自由膨胀,因膨胀不均造成的内应力就会导致对合线开裂,应使硫化压力调整到合适的状态,防止过大过小。如果降压后飞边增厚,可酌情减少加料量或加大流胶槽。 

3)硫化温度高、时间短  造成厚制品抽边的主要原因、制品外部硫化后,由于胶 料传热慢,内部还处于未硫化状态,如果这时候降压啓模,内部硫化反应中的发挥物就会迅速外溢,同时由于温度下降,胶料严重收缩(比之硫化完全的胶料收缩率要大)。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对合模线处开裂抽边,应当调整硫化条 件,采用低温长时间硫化法或分阶段升温硫化法

4)对合模线处局部疏松、胶料之间结合强度小这是造成合模线处局部开裂的常 见原因。导致局部松散的原因很多,如模具合模不严,胶料从缝隙中流出过多, 放料方法不当。使对合线处某个部位有不明显缺胶;模具结构不合理(对合线方向与加压方向平行是典型的不合理结构,应予以避免),胶料太硬等。具体问题具体加以分析进行改进。

5)缓压太迟 如果在胶料表面已经硫化后再缓压,常使对合线开裂。

本文章来自:www.yongshengyi.com